在所有的癌癥中,有幾類腫瘤專挑女性下手,不但“作案率”高,還可能輕松奪走生命。這個“三八婦女節”,咱們就來聊聊婦科目前最主要的三大腫瘤類型: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
?
宮頸癌
宮頸癌,作為一種潛伏期長、發病存活率低的癌癥,一直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安全。近年,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發病年齡逐年下降。
雖然宮頸癌排在第1位,但是它的可怕指數低,這是因為這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宮頸癌是目前少有的可以找到病因的癌癥,主要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簡稱HPV,傳播途徑以性行為為主)感染、反復感染導致。
宮頸癌是一種惡性癌癥,發生于子宮頸組織(連接子宮和陰道的器官)。大約80%至85%的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一半以上的性生活頻繁女性會受到HPV的侵襲。
當感染上該類病毒時,大多數情況下身體免疫系統會對病毒進行清除。然而,20%的女性體內的病毒仍停留在子宮頸,從而增加子宮頸感染的風險,最終導致細胞突變和子宮頸癌。
因此,女性可能在20多歲時感染上人乳頭瘤病毒,30多歲時可能會發生癌前病變,40多歲時可能會患上癌癥。因此,定期進行子宮頸篩查非常重要,因為一旦察覺到一些明顯癥狀,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如果及早發現,宮頸癌是最可預防、可檢測和可治療的癌癥之一。常規子宮頸抹片檢查,即從子宮頸表面采集細胞樣本,可以檢測宮頸癌前病變,經常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將宮頸癌的發病率降低90%的風險。此外,還可以對這些細胞進行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檢測,以檢查導致宮頸癌的HPV類型。
因此,建議年齡在21歲或以上、曾有性生活或性生活頻繁的女性定期接受子宮頸檢查。此外,這類女性人群還可以接種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幫助預防感染,從而降低患宮頸癌的風險。
可能出現的癥狀:
1.性交后、兩次月經中間或絕經后發生陰道出血
2.分泌物帶血色、粘稠狀或有異味
3.骨盆或背部疼痛
4.排尿疼痛或困難
5.長期便秘,即使腸道已經排空仍有排便感
預防宮頸癌小貼士:
1.性生活要健康,減少接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的機會。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煙,不酗酒,不熬夜。
3.做好篩查體檢,及早發現和處理宮頸的癌前病變,做好篩查和處理,將癌癥阻斷于癌前病變階段。
4.注射宮頸癌疫苗。
?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原本是婦科三大癌中最不“顯山露水”的一個,但近些年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高。過去發病以中老年人為主力,現在年輕人得內膜癌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包含肥胖、未婚、未生育、糖尿病、高血壓、乳腺癌、排卵障礙性月經失調、有家族史、單用雌激素補充等。
好在,子宮內膜癌比卵巢癌“善良”得多,確診內膜癌之后,治療以手術為主,如果是極早期的內膜癌或者癌前病變,年輕病人又有生育要求,強烈要求保留子宮。醫生可以在符合一定條件之后,選擇藥物逆轉內膜。
總之,當身體發出預警信號后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子宮內膜癌是可治療性較高的疾病。治愈的可能性可以在90%以上。
可能出現的癥狀:
1.絕經后陰道異常出血
2.兩次月經來潮期間出血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月經周期紊亂,剛干凈幾天又來;經期拖拖拉拉,總是干凈不了;月經量多,血崩也有可能
3.陰道分泌物帶血跡或有異味
4.骨盆區疼痛
預防子宮內膜癌小貼士:
1.避免或者少吃油炸食品、高脂飲食,控制體重,堅持中等量運動
2.每年一次體檢,有家族史的可以適當增加次數
3.乳腺癌病人要警惕內膜癌發生,尤其是術后激素治療者
4.有子宮者避免單用雌激素
5.高血壓、糖尿病、代謝障礙及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病人應積極治療,避免2月以上不來月經
6.慎用保健品,避免未知的雌激素刺激
總之,當身體發出預警信號后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早發現早治療,子宮內膜癌是可治療性較高的疾病。治愈的可能性可以在90%以上
卵巢癌
卵巢癌可能發生于卵巢表層或上皮,也可能發生于卵巢內部,通常是年齡較長的女性,晚育或沒有生過孩子、月經初潮過早發生或更年期推遲發生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卵巢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1.高死亡率,卵巢癌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普查中的發病率列第3,死亡率列第1。
2.發病隱匿、易轉移,由于卵巢位置較深(位于盆腔),常規婦科檢查手段難以發現早期病變,致使卵巢惡性腫瘤一直是婦科腫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3.預后差,晚期卵巢癌患者即使采取***“大掃除”的手術,檢查結果顯示“已經徹底無癌了”,但往往絕大多數患者在兩年內都會發生再次復發的危險。
可能出現的癥狀:
1.腹部腫脹
2.持續性消化不良、脹氣或惡心
3.食欲不振,身體消瘦
4.排便習慣發生變化,如便秘等
5.兩次月經之間和絕經后出血異常
6.骨盆疼痛和不適
預防卵巢癌小貼士:
1.定期做婦科檢查是早期發現卵巢癌的唯一途徑。
2.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半年做一次檢查,無家族史的女性也需每年做一次婦科查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