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的幫助下,他戒斷了多年來的“怪癖”行為,完成了許多不可能完成的第一次,雖然現在還不能出院回家,但是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我們相信他會越來越好!”面對心理醫生張立國,患者小武的媽媽哽咽地說。
患病男孩叫許武(化名),今年22歲,智力低于同年齡人。剛來時,小武情緒不穩,容易沖動,有攻擊言行,一年內都沒理發,手指甲長達5厘米,體形肥胖,重達200多公斤,完全無自理能力。據小武的媽媽說,小武從小就不同于其他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耍,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經常發呆或者低頭玩自己的游戲,家庭作業無法完成。初中還沒上完,小武就輟學回家。當時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到哪里尋求幫助。小武他除了家人,很少與外人溝通,害怕出門。成年后的他,生活越來越懶散,多年不愿意出門,且不洗澡不剪發,還喜歡積攢小區里被丟棄的家電堆放在家里,喜歡積攢身體上的污垢。家人為此非常苦惱,也沒有能力再去看管他。輾轉多家精神疾病醫院求醫無果后,最后在社區及警察的幫助下,被送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心理治療科進行治療。
住院后,陸林院士疫后綜合征工作室團隊成員,心理治療科學習障礙小組組長張立國醫生為小武制定了詳細的康復方案。通過系統規范化的藥物治療,利用動漫、視頻對其進行科普,經常與其溝通,建立信任關系,從心理暗示及心理咨詢讓其了解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從思想上進行潛移默化的轉變。通過一周的治療,小武的情緒得到了控制,不再像之前容易煩躁,沖動言行明顯減少,可以耐心與母親交流。同時,小武愿意接受外觀形象的改變,剪去留了多年的長發,短發后的小武顯得格外精神,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工作人員幫助和督促小武定期洗澡,做好個人衛生,逐漸開始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這時小武的自信心也逐漸建立起來。
“體重嚴重超標,走路都十分困難,肥胖還會導致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為了幫助200多公斤的小武恢復到正常生活,心理科醫生張立國開始將小武的減肥任務納入治療方案中。他為小武制定了體能鍛煉、學習課堂、家庭支持等個性化治療方案。首先,通過成癮觸發點脫敏及行為塑造治療,改變小武“積物癖”及毀物等異常行為,同時增加運動行為和技能培訓,在家庭支持計劃下,讓小武有信心堅持下來,從而邁出了健康的步伐。
二個月后,小武的行為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參與,他的社會功能和學習功能也在逐漸恢復,小武在與家人的視頻通話中,小武的媽媽隔著手機屏幕露出了久違的微笑,“兒子,媽媽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你今天邁出的每一小步,都會積成你生命中的一大步!”
心理科醫生張立國介紹說,南湖精神心理科作為省級重點專科,在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中,能做到早期識別、系統治療和后期康復相輔相成,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重建患者心理,再通過后期的康復訓練,如:健身中心、宣泄室、廚藝坊、繪畫天地等,讓患者走出病房,在溫馨舒適地環境中,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據了解,武漢市武昌醫院與41所大專院校建立了協作關系,年接診大學生1萬余人,有成熟的治療學生心理疾病的經驗,同時,醫院建立有心理咨詢熱線以及心理志愿團隊。醫院精神心理科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及陸林院士心理治療團隊、湖北東方明見心理健康研究所共同搭建康復平臺,開通學習障礙門診和住院康復治療,通過中西醫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家庭治療、模擬課堂訓練相結合的系統治療模式,讓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重拾信心面對生活,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奠定基礎。